美國總統川普拍板針對台灣出口至美國的部分產品加徵 20% 關稅,這項政策對台灣工廠、貿易商與電商賣家而言無疑是一大挑戰。在成本上升與利潤被壓縮的情況下,許多台灣賣家開始尋找新的市場機會。而「日本亞馬遜(Amazon Japan)」正逐漸成為一個值得關注的替代選項。
本文將從三大面向,帶你了解日本市場的潛力與策略重點:美國與日本亞馬遜的三大差異、日本消費者特性與購買行為、適合台灣賣家的入門策略。
日本的關稅普遍遠低於美國,部分品類甚至為零關稅。
以電子產品為例,若台灣製的無線耳機出口至美國,目前需繳納高達 20% 的關稅;若從中國出口,美國關稅更高達 62.5%。反觀日本,電子產品的平均稅率通常低於 1%,機械類產品多為零關稅,整體稅負差距可達數十倍。對中小型賣家而言,日本市場不僅能降低進貨成本,也能減少資金壓力,讓產品更具價格競爭力。
以「無線耳機(wireless headphones)」為例:
這顯示日本市場的單價更高、競爭相對較小。對新進賣家來說,日本亞馬遜的入場門檻更低,不需投入大量廣告費也有機會脫穎而出。
亞洲至美國的海運時程通常需 4 至 6 週,而從台灣、中國或越南出貨至日本,約 7 天內即可抵達。這不僅大幅縮短送倉時間,也意味著:
例如,出口美國通常需備貨 3~6 個月,但日本市場只需約 2~3 週的庫存即可。對中小賣家而言,這是極具彈性的經營優勢。
日本消費者的評分習慣明顯不同於美國。在美國亞馬遜中,4.5 星以上被視為「優良商品」;但在日本亞馬遜,3.5 星左右就屬於值得信賴的產品。這與文化差異有關,日本消費者評價時傾向以 3 星為基準,往上加減分。因此,賣家在日本市場不需過度追求高星評分,也能維持穩定銷售表現。
日本亞馬遜的平均退貨率低於 2%,遠低於美國的 3%~5%。
這與消費者購物習慣密切相關:
日本買家通常會詳細閱讀商品資訊後再下單,且多數人認為退貨是一件麻煩甚至「不好意思」的行為。
低退貨率可直接改善賣家的現金流與庫存管理,降低營運風險。
根據 Statista 調查,超過 62% 的日本消費者在購物時更重視品質而非價格。這意味著在日本市場,消費者願意為優質設計、品牌故事與可靠品質支付更高價格。例如:無線耳機在日本亞馬遜的平均售價(80 美元)明顯高於美國(42 美元),顯示市場願意為價值買單。對想建立品牌形象或主打高品質產品的賣家而言,日本是一個理想市場。
若已有美國亞馬遜帳號,可透過「全球開店(Amazon Global Selling)」申請跨境銷售,直接開通日本站點。
如:美妝品、文具、3C 配件、收納用品等,均屬關稅低、需求穩定的熱門類別。
日本消費者注重細節與包裝,建議以專業日文翻譯商品頁面,並提供完整的產品資訊與圖片。
善用日本物流優勢,採取少量、頻繁補貨策略,有效降低庫存風險。
面對美國市場關稅上升與競爭激烈的挑戰,日本亞馬遜提供了另一種可能:
對新手賣家而言,日本市場是一個相對友善的入門點;而對已深耕美國市場的品牌來說,則是值得納入布局的「第二戰場」。在全球供應鏈與跨境電商環境快速變動的時代,靈活分散市場風險,正是品牌長期穩定成長的關鍵。